从最开始的对青黄不接有所期盼,到6月开始遭遇政策影响来个情绪崩溃,最终6月末收拾一番情绪进入7月,国内玉米市场终于一轮涨价行情,但是涨了几天后我们可以发现,下游上调收购报价的步伐有些踉跄,贸易商们的走货价格抬升似乎并不明显。近期的交流中发现,在6月降价的时候贸易商们还对后市有想法,问能不能大涨?如今价格迎来反弹了,曾经意气风发剑指3000、3200元/吨的老哥们却不见了,有的只是心气被磨灭,默默等待天气好转顺势走货的他们。而另一边的需求方也略显沉默,高成本与低利润压的它们喘不过气。这样的玉米市场,没有赢家。
脖颈夹板略松,心中郁结难解。今年这节奏真是大不同,我从17年年末接触,17-19这三年的玉米市场,炮灰多是农户及跟风的小粮贩。到了20年就反过来了,前期大幅上涨,3月后坑里埋的全是有头有脸的大户。6月末脖颈上的夹板松了一些,资金压力没那么大了,能喘口气。但是心中的郁结难解,很多主体心气磨灭,毫无挺价惜售的想法,借着小反弹反而是找机会处理库存。放弃手中的玉米,也放过自己,成为不少供应主体的内心写照。
定向继续投放,围追堵截情绪。有消息称,销区也投放约200万吨左右2015-2017年的稻谷,底价1500,投放省份明细:安徽98万吨,江西35.8万吨,四川23万吨,湖南24万吨,河南8.7万吨,湖北8万吨,江苏4.5万吨,叠加前一阵儿炒的定向小麦。饲料厂效益不好,然后还被捏开嘴投喂,对国产玉米的需求还是抬不起头。
另外,上周的进口拍卖继续降温,挂拍的玉米质量一言难尽,成交结果也说明不看质量只看价格的傻子很少。同样遇冷的还有地方轮换粮拍卖,多个地区流拍,但还是锲而不舍的投放。这种大规模流拍又继续投放的现象,说明国家不在乎它成交与否,更注重的是对市场的心态引导。咱也不理解为啥供应方一怕国家拍粮,二怕进口拍卖,三怕进口加拍卖。临储音容犹在,余威尚存?
传统节奏全无,需求难挺腰杆。历史经验帮不上忙,反而坑了不少人。我们这些置身事外的分析员也就是脸肿,但是实际参与买卖的主体是实打实的放血割肉。如今价格跌至去年12月时期的价格水准,也就是说囤粮还留着的主体,除了那几个别的几个早早就开始囤且一直囤积到现在的巨佬,谁有粮谁赔钱,这包括工厂。之前还美滋滋看热闹的工厂,发现早期的“低成本”库存不但有发烧风险,还不算低价水准了,塌房竟是我自己?如今的玉米市场卖粮的卖就赔钱,用粮的买也赔钱,钱呢?
近期降雨频繁,天气成为希望。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会商预测,2021年我国区域性、阶段性旱涝灾害重于常年,汛期阶段性北涝南旱格局较为显著,将对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。玉米主产区伏旱伏涝并存 威胁玉米生产。虽然没到七月十五看旱涝,八月十五看收成的时候,但现在看涨势力也只有天气威胁新季产量,20年玉米价值凸显这一条大腿可抱了。草地贪夜蛾那小细腿抱腻歪了,一点关注度都没有。今年玉米种植面积显著扩增,无论是国家给出的2000多万亩,还是机构预测的3000-4000万亩,这是要有怎样的天灾人祸才能掀翻这样的基础盘呢?台风N连击?想拼新季减产有点难,农民和国家也不答应啊。天气利多还是看眼下影响走货,逼迫下游涨价吧。长期利多需要的要素太多。
综上所述,中国粮油信息网分析员周喆认为,市场的反弹只是阶段性的,不具备长期、大涨的基础。存粮主体能卖就卖,用粮企业也没钱没需求,维持当下节奏即可。是否应对新季减产而多备?是否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国家抢粮而多备?让子弹再飞一会。欲了解更多玉米详尽行情数据以及未来走势,敬请持续关注中国粮油信息网的官方网站(http://www.chinagrain.cn)以及APP(http://www.chinagrain.cn/app)和微信平台(graininfo)或可致电0451-88001128咨询,成为中国粮油信息网的会员,享受更多特权。
特别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