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注册·RSS源·手机版·广告服务·成功案例·服务介绍·投稿中心·收藏本站· 设为首页·玉米:60102854QQ群:大豆:52200431 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

行业信息

  • 行业信息
  • 交易供应
  • 交易求购
  • 交易招商
  • 商情中心
  • 人才中心
当前位置:首页>行业分析>正文

【独家】虽至淡季 国内米价依旧上涨

2023-06-29 09:27:23来源:粮信网作者:尹秀颖


即将步入七月,各地已开启“烧烤”模式,各地频繁发布高温预警,随之而来的是米市迎来所谓的淡季。但今年市场却与众不同,自二季度以来,米价未有下行趋势,反倒一路小幅上涨。即便这样米业仍是叫苦不迭,是什么原因导致淡季米价上涨?而米价上涨会持续多久?以下是笔者简析,仅供参考!


副产品价格止跌反弹

受节前油脂大幅拉涨的影响,大米副产品米糠现货价格已止跌小幅反弹,但再次涨至前期高位稍显困难,主要是下游需求不佳,油厂加工产品仍处于倒挂的状态。截至目前东北粳稻糠主流价格在1.2-1.3/斤,籼稻糠主流价格在1.41-1.5/斤,前期米糠价格跌至低点,其中粳稻糠价格不高于1.1/斤、籼稻糠价格已跌至1.25/斤,部分米业加工利润再次被压缩,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不得不被迫停机,也为米价上涨奠定了基础,即便当前已反弹,但仍是无法增加米业的加工利润。


粳稻成本居高不下

国家临储稻谷仍在持续投放中,但从投放的年限来看暂无明显变化,这也是导致当前粳稻供应略显偏紧,成交仍是保持着溢价成交,稻价居高不下。截至本周东北产区圆粒大米出厂报价在1.82-1.86/斤,为22年产,价格较前期上涨0.02-0.06/斤不等、普通长粒大米现货价格不低于2.25/斤,以绥粳18为例,22年产长粒水稻现货价格已不低于1.75/斤,出米率高的已达到1.8/斤、陈长粒水稻价格已涨至1.575-1.58/斤,出米率63%以上。包括中科发五系列的水稻,稻谷现货价格已涨至2.4/斤以上,上量困难,成本不断走高,加工量少的背景下,米业对大米挺价心理便趋强。


       籼米价因成本被动拉涨

      今年以来籼稻市场供应仍处于偏紧的状态,因此中晚籼稻价格居高不下,米业方面也多消耗库存,但生产量仍是偏低,多处于半开半停的状态,今年去产能速度加快,虽然米业均表示不及疫情之前的走货速度,但市场需求就是这样,也无回天之力。截至目前丰两优大米价格主流出厂报价在2.05-2.1/斤,较上月相比至少上涨0.05/斤。新季稻谷至少还有近2个月能够上市,当前依靠各地方轮换以及中储粮投放为主,叠加进口冲击减弱,其籼米现货价格还将延续坚挺运行。


糯米现货价略有抬头

端午节已过,按理来讲国内糯米需求高峰已暂告一个段落,下一个需求旺季便是中秋。但近日北方产区糯米价格略有抬头,其中以黑龙江产区为例,糯米现货价格已涨至2.3/斤,为22年产。受此影响,安徽产区也有上涨趋势。究其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增加。部分安徽产区采购北方糯稻,成本拉动。从终端反馈的情况来看,目前糯米销售并不理想,此轮糯米价格上涨范围能否扩大还需要观望。况且天气炎热,无论消费和贮存来讲均对糯米价格不利。另外近期因人民币贬值,导致进口成本增加,也对国内糯米形成支撑。不过众所周知,2023年东北产区中黑龙江新季糯稻种植面积大幅增加,是去年同期的近2倍,因此后期供应压力仍是犹在的,况且终端需求恐难有很大的提高。


进口步伐放缓利好市场

海关数据显示,5月我国稻米进口总量为28万吨,同比减少58%1-5月期间,我国稻米累计进口量162万吨,同比下降43.9%。其中越南进口60.4万吨,占比37.2%;缅甸进口35.7万吨,占比22%;印度进口20万吨,占比12.3%;泰国进口19万吨,占比11.7%左右;巴基斯坦进口14.4万吨,占比8.9%。上一年国内进口大米总量再创新高,而今年随着进口成本不断增加,进口量也同比减少很多,这无疑利好国内市场。但今年经济局势有目共睹,国内米市仍是不景气,随着人民贬值,或将进一步抑制进口量,部分进口商表示当前基本处于倒挂状态。


综上所述,即便各米业均已发出了涨价消息,但各地中小型企业仍是停摆中,市场更加谨慎备货。但因成本支撑,国家临储迟迟未扩大投放年限,因此大米价格即便淡季,其价格也相对坚挺,暂无下调空间。后期应密切关注定向稻谷投放以及政策性拍卖等。已进入暑假假期,大米刚需量缩减,因此建议经销商按需备货即可,对于涨价切莫恐慌。欲了解更多稻米行情数据以及未来走势,敬请持续关注中国粮油信息网的官方网站(http://www.chinagrain.cn)以及APPhttp://www.chinagrain.cn/app)和微信平台(graininfo)或可致电0451-88001128咨询,成为中国粮油信息网的会员,享受更多特权。

特别声明

  1. 1.本文为自媒体、作者等金农网网络用户在金农网自媒体中心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金农网的观点或立场,金农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和存储空间。
  2. 2.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粮信网-中国粮油信息网络平台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粮信网-中国粮油信息网络平台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粮信网-中国粮油信息网络平台”。违反上述条款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3. 3.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本网站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  4. 4.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,其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。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,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  5. 5.友情提醒:网上交易有风险,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,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,异地交易请多学、多看、多问、多了解,网上骗术多种多样,谨防上当受骗!
  6. 6.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,仅供投资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  7. 7.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、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,联系方式:编辑部电话:0451-88003358 电子信箱:info#chinagrain.cn(请把#换成@)
粮油交易
热文TOP10
×
中国粮油信息网手机APP 广告
【独家】虽至淡季 国内米价依旧上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