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苗床土选取
选择疏松、透气性好、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,以壤土或砂壤土为宜。避免使用过于黏重或沙性过强的土壤,以免影响秧苗根系发育。选取有机质含量高的山皮土、旱田土、河淤土、园田土、池埂土等无除草剂、草籽少的土壤做盘土,盐碱地区尽量选用碱性小的肥沃土壤,必要时可做调酸处理至偏酸性,苗床土用量为百平米苗床3立方米左右。
二、
种子选择及处理
在选择品种上,选择熟期适宜、高产、稳产、抗逆性强的品种,建议参照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《吉林省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》。认真做好晒种、包衣、浸种和催芽等
种子处理环节。浸种前在育苗棚内晾晒2-3天,以此提高
种子活力;浸种时可选用咪鲜胺、氰烯菌酯等药剂浸种,水稻干尖线虫发生区域可选用氟啶·戊·杀螟药剂、咪鲜·杀螟丹等药剂浸种,要严格按照药剂说明书操作使用,以免影响出芽率或出苗率,也可以使用种衣剂或生物菌剂拌种。将浸种后的
种子置于30-32℃环境中,保持湿润,并保证适当通气性,防止出现高温、缺氧、伤芽现象,露白后即可播种。
三、适期播种
各地因地制宜,适时播种,一般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℃时,即可开始播种。播种时提倡稀播育壮秧。采用钵盘育秧与机械插秧技术,一般平盘机插苗每盘80~100克,钵型毯状苗每盘70~90克,抛秧盘保证每穴3~5粒。
四、做好苗床水分温度管理
在浇透底水的情况下,原则上在2叶前尽量不要浇水,当出现早晚叶尖不吐水、午间新展叶片卷曲、床土表面发白等情况,选择清晨或傍晚补水,一次性浇足浇透,但要避免大水漫灌、冷水浇苗,及时通风炼苗。插秧前2~3天,最好不要浇水,使秧苗根部保持偏干。如果秧苗在插前盘根不好,可在插秧前4~5天冲施促生根调节剂,促进水稻秧苗多发根、根系长,盘根好。温度管理以保温调温为主,出苗前后,棚内温度应控制在30℃~32℃;1叶1心期温度控制在25℃~30℃;2叶1心期棚内温度应保持在20℃~25℃,2叶1心至移栽期,根据苗情和天气、风力和风向调整通风口大小、多少、位置和方向,决定通风炼苗时间,以控制棚内温度。育苗期如遇0℃以下低温,要覆盖无纺布、地膜等保温防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