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,节后国内各地大米现货市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。部分企业表示接订单已接到手软,与春节前相比截然不同,但相关的购销问题也不断的凸显,主要表现在原粮收购和大米外发不畅两方面,这也是刺激米价上涨的主要因素。部分贸易商以及米业表示短期内米价还将一定的上涨空间,那么市场真的会如此方向发展吗?中国粮油信息网分析师尹秀颖认为,短期内米价整体还将维持稳定为主,持续上涨动力不足,具体原因分析如下。
市场现状分析
众所周知此轮大米价格上涨略显的突然,部分米企以及经销商表示受疫情影响造成市民恐慌,纷纷从初二、初三开始便恢复开工与销售。进入二月份随着新增病例不断的增加,各地区也实施了相对严格的交通管控。这样一来从原粮收购到大米外发双双受阻,部分地区米价出现小涨,但从上涨的幅度来看基本是北弱南强的态势。另外各级政府也对企业生产方面要求高,要求员工要佩戴口罩、进行体温测量等,部分工厂卫生物资匮乏不得不中断生产,现阶段就是企业有货、经销商有款都不一定接到货的状态,那么如此长期下去,米价必将上涨是属于情理之中。但众所周知米、面、油属于居民最基本消费品,快速上涨国家政策方面的调控即将出台。
政策陆续出手
运输方面;本轮米价上涨多数涨在交通运输上。一方面部分企业多消耗的库存生产居多,由于基层封路稻谷无法及时保证供应,大米外发请车难运费上涨使得大米到货成本增加。但未来几日这种情况将得到有效缓解,针对交通运输这方面,发改委:自2020年2月4日24时起,国内汽、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420元和405元,这无疑在运输成本上有所降低(如下图所示)。另外2月1日,交通运输部印发《关于切实保障疫情防控应急物资运输车辆顺畅通行的紧急通知》(简称《通知》),就做好应对疫情各类应急物资、生活物资、重点生产物资、医护及防控人员的运输保障工作作出部署,全力保障应急物资运输车辆的顺畅通行。对于企业生产方面,后续也将陆续开通绿色通道,保证市场供应。
原粮供应;目前由于基层道路封闭使得米企原粮收购困难,但春节过后中储粮在各地稻谷投放从未停过。2月6日-7日将分别在成都、安徽、江西分别有稻谷销售专场,分别销售的是16-18产中晚籼稻,保障市场供应。同时国家临储玉米投放工作也已展开,保证饲料和工业用粮,将在2月7日在15个地区投放总量296万吨玉米。如今中晚籼稻托市工作已在1月31日完成,那么在主销区展开临储投放的概率也非常的大,建议米企和贸易商可密切关注。虽然米企认为库存的稻谷质量偏差,但若价格足够具有吸引力也将吸引米业进行参拍和购买。
进口米总量或继续下降
从海关最新数据显示,2019年12月我国我国进口大米38万吨,同比增加11万吨,增幅40.7%;2019年我国累计进口大米255万吨,同比减少53万吨,减幅17.2%。从以上数据来看,2020年一季度国内进口大米总量还将处于低位水平,毕竟受疫情影响,进口方面也受阻,人民币贬值进口成本增加,整体进口大米对国内影响较弱。
综上所述,短期内国内大米现货市场还将保持稳定为主,建议米企方面随产随销即可。特别市过了元宵节疫情解封后米企的整体开机率将大幅上升,市场整体供应还是非常充足。同时受疫情的影响整体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或将放缓,居民消费将更加冷静,国内大米供应何惧还是供大于求的状态。由于欲了解更多稻米行情数据以及未来走势,敬请持续关注中国粮油信息网的官方网站(https://www.chinagrain.cn)以及APP(https://www.chinagrain.cn/app)和微信平台(graininfo)或可致电0451-88001128咨询,成为中国粮油信息网的会员,享受更多特权。(中国粮油信息网 尹秀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