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媒3月26日消息:今年巴西国内粮价走势堪称“冰火两重天”:大米价格跌了20%,本该让消费者松口气,但
玉米价格却飙升超23%,带动肉价上涨,让卢拉政府对通胀的担忧与日俱增。2025年才过三个月,食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已让市场和民众绷紧神经。这场粮价拉锯战会如何影响巴西经济?我们从数据中一探究竟。
大米跌、
玉米涨:粮价的两极分化
巴西大米价格创下新低。南里奥格兰德州的稻米交易价跌破每袋80雷亚尔,为2022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,年跌幅达20%。原因很直接:巴西稻米产量预计增长超15%,主要得益于南里奥格兰德州丰收,加上全球供应改善(2024年全球稻米产量约5亿吨),供过于求压低了价格。
与此同时,
玉米价格却“涨红了眼”。坎皮纳斯地区的
玉米价格已攀至每袋90雷亚尔,创近三年新高,2025年迄今上涨超23%。马托格罗索州隆多诺波利斯地区更夸张,3月中旬
玉米价格达每袋85雷亚尔,同比暴涨40%,逼近2022年初俄乌冲突时的峰值。背后推手包括年初库存低(500万吨,同比减10%)、乙醇和肉类行业需求旺盛(占
玉米用量70%),以及二季
玉米产量前景的不确定性,全看未来几个月的天气。
通胀阴影:
玉米成“罪魁祸首”
大米跌价本该是好事,但专家却不乐观。咨询公司Datagro警告,
玉米价格飙升才是通胀的最大隐患。作为家禽、蛋鸡、肉牛和奶牛的主要饲料,
玉米成本直接推高肉价。数据显示,过去12个月,鸡块涨10.95%、牛里脊肉涨21.47%、猪肉涨20.22%,而大米仅跌3.99%。FGV IBRE经济学家安德烈?布拉兹指出,大米不再是通胀主角,肉类才是指数的‘重头戏’。肉类在巴西IPCA通胀指数中的权重远超大米,
玉米价格每涨一点,系统性通胀压力就大一分。
Datagro预测,
玉米价格上涨可能在未来六个月内推高食品通胀1.07个百分点,对总体通胀指数贡献0.47个百分点。2025年巴西通胀率预计达3.0%(目标范围1.5%-4.5%),若
玉米继续涨,恐突破上限。若二季
玉米因天气减产(可能性30%),通胀压力将加剧。
决策者的难题:民心与经济双重考验
食品价格上涨直接威胁民众餐桌,也动摇总统的支持率。2024年,巴西食品通胀已让总统支持率跌至低点(约40%),如今
玉米再添一把火,政府压力倍增。
南里奥格兰德州的大米丰收虽让超市价格亲民(预计再跌5%),但肉价飙升抵消了这份红利。
Datagro估计,若通胀超标,总体指数可能升至4.5%-5%,超出目标上限,让决策者的“经济乐观”承诺(2月称“通胀可控”)蒙羞。
独立咨询公司Cogo的卡洛斯?科格分析,大米价格在收获季(3-5月)还会跌,但若出口加速(目前仅占产量的10%),跌势或暂停。但
玉米前景不同,二季产量若低于预期(当前预测为1亿吨),价格可能冲破95雷亚尔/袋,进一步推高肉价和通胀。
前景与对策:天气与政策定胜负
未来六个月,天气是关键。若二季
玉米赶上好雨(降雨量超600毫米),产量可稳住,价格或回落至80雷亚尔,通胀压力缓减;若干旱来袭,减产10%将推价至100雷亚尔,肉价再涨15%。卢拉政府已出手干预:CONAB动用1.62亿雷亚尔收储9万吨大米,试图稳价,但对
玉米影响有限。官员们还考虑补贴饲料成本或加大进口,但预算吃紧(2025年财政赤字预计为GDP的6%)让行动受限。